土壤学报杂志
人气:2201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国际刊号:0564-3929
  • 国内刊号:32-1119/P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560
  • 创刊时间:194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 学术咨询:下单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3
  • 全年订价:¥ 768.00
  • 订阅数量:
    -+
  • 在线订购

土壤学报编委会第四次会议纪要

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土壤学报》编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在南京召开,近30位编委出席了会议。《土壤学报》主编史学正研究员、编辑部主任陈德明研究员和其他编辑人员卢萍和檀满枝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土壤学报》主编史学正研究员主持,编辑部主任陈德明研究员作关于一年多来编辑部的工作报告。史学正主编首先阐明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汇报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一年多以来的工作进展,另一方面是希望编委提建议,使《土壤学报》更上一层楼,感谢各位编委对《土壤学报》的贡献。其次,针对《土壤学报》面临出版时间较长的困境,提出强有力措施,从新编委会刚成立就要求从投稿到出版时间缩短到1年之内,作者修改完成后在6个月内出版,经过编辑部人员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现在文稿从投稿到出版的周期已缩短至一个合理的出版周期8~10个月。第三,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狠抓落实,做到制度化管理,责任到人,这些措施包括制定岗位职责、责任编辑署名、严格审稿期限、改进论文模板、统一论文结构和加大期刊宣传力度等等,现在看来已起到非常好的成效,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期的《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可知,在全部1994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土壤学报》排名第11名。与此同时,史学正主编也谈到了当前中国科研评价体系下中文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土壤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德明研究员对期刊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包括论文提前Online、定期推送目录、过刊上网、编委约稿、致谢审稿专家,以及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对期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入选“2012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连续11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以及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排名情况等,提出了后期的工作计划。

中国土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编委首先发言,肯定了《土壤学报》的重要性,认为《土壤学报》是中国土壤学科发展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科研工作成就的一个标志,代表着中国土壤学科的发展状况,《土壤学报》办得好,也说明了中国土壤学科的兴盛;高度赞扬了《土壤学报》一年多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同时,能够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他对《土壤学报》也提出了勉励和期望,要始终维护期刊的信誉,要坚持质量及时,要主动约稿,主动发掘年轻拔尖人才,发掘潜力作者和高质量稿件作者,提升速度优势,采用新兴手段,不断提升《土壤学报》办刊水平。

李保国、徐明岗、潘根兴、宇万太、蔡崇法、李航、杨明义、史舟、杨林章、蒋新和张甘霖等编委也纷纷发言,充分肯定了《土壤学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了《土壤学报》获1994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评价第11名的荣誉,编委们一致认为期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同时大家也肯定了《土壤学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土壤学报》创刊历史悠久,一直是中国土壤学科的品牌期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对中文期刊极其不利的形势下,《土壤学报》在科研成果传播、学术交流、引领国内学科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部分论文的引证指标和影响力超过SCI论文。

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编委纷纷献计献策,对约稿策略、评审制度、专栏设置、完善稿件处理系统、扩大期刊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建议包括:

1.积极主动约稿是吸引稿源的首要工作,要跟踪重大项目、热点和前沿,专栏组稿,发挥土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在组稿中的作用。

2.新到稿件核实署名的真实性,维护每个作者的知情权,避免因稿件署名问题引起纠纷。

3.加大编委初审力度,同时对稿件进行双向盲审,保障审稿的客观、公正、公平。

4.完善审稿专家信息库,以便编委更加便捷、高效地选择审稿专家。

5.对英文摘要进行适当扩展,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扩大国际影响力。

6.借助新技术手段,将已经发表的文章重新组合,设立电子版虚拟卷期,便于作者检索阅读。

,史学正主编进行了会议总结,对编委们长期以来的工作表示感谢,会后将汇总编委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快落实改进,一定要办好中国土壤学界的标志性期刊——《土壤学报》。

在线咨询